
马文鹏银泰融通
观点
广大职工遍布各行各业、身处生产一线,对风险隐患有直接感知。将广大职工动员起来,主动参与城市安全治理银泰融通,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。
近年来,我国城市发展迈入新阶段。然而,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、运行系统日趋复杂、传统与新型安全风险交织叠加,城市运行安全也面临一定挑战。广大职工是城市运行和发展的中坚力量,遍布各行各业、身处生产一线,对风险隐患有直接的感知。将广大职工有效动员起来,主动参与城市安全治理,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关键。
第一,提升风险“洞察力”,锻造安全防控的“前沿哨所”。风险隐患常潜藏于生产生活细节之中。要着力提升职工群众的风险辨识能力,使其成为城市安全的一道防线。强化意识教育,深入宣传“隐患即事故”理念,利用班组会、安全课堂等载体,广泛开展“岗位风险大家谈”“事故警示录”等活动,引导职工群众增强城市安全主人翁意识,提升对各类安全隐患的敏感性。畅通报告渠道,开发便捷实用的“风险随手拍、隐患即时报”等数字化平台,建立“职工上报—平台流转—部门处置—结果反馈”的闭环管理机制,确保风险隐患信息传递高效、处置及时。完善激励机制,配套建立小额即时奖励、荣誉表扬、积分兑换等制度,对有效报告风险隐患的职工群众给予正向激励,使安全监督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。开展专业培训,针对不同行业特点,联合专业机构开展风险辨识、评估与管控、处置等专题培训,普遍提升职工对新兴领域风险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。
第二,提升应急“战斗力”,打造关键时刻的“第一响应”。突发事件初期的自救互救至关重要。要着力提升职工群众的应急实操能力,缩短专业救援到达前的“空窗期”。普及核心技能,通过“送教上门”“岗前十分钟微课堂”等方式,向广大职工普及心肺复苏、火灾扑救、止血包扎、避险逃生等关键技能,确保职工“懂应急、会处置”。强化实战演练,在高风险行业和人员密集场所,开展常态化、无脚本应急实战演练,模拟真实复杂场景,锻炼职工在突发情况下的快速反应、协同配合与应急处置能力。建强基层队伍,推动在企业、商场、车站等场所普遍建立“职工应急响应员”“职工应急先锋”队伍,配备必要装备,明确职责分工,构建“一点出事、多点响应”的互助网络。促进区域联动,鼓励相邻社区、企业、单位、关联行业建立职工应急互助联盟,共享信息资源,定期联合演练,提升区域协同救援水平。
第三,提升文化“浸润力”,营造人人有责的“安全生态”。要着力营造“我要安全、我会安全、我能安全”的氛围。渗透性宣传,利用工人文化宫、工会驿站、职工之家等阵地,公交车、通勤车及工间“小喇叭”等载体,通过安全标语、警示图片、微视频、故事分享等形式,进行全天候、场景化安全提醒渗透,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。互动式参与,组织开展安全主题征文、漫画、摄影、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,鼓励职工及家属主动参与,将安全文化与亲情、友情、同事情、邻里情相联结,深化“安全不仅为自己,更为守护身边人”的责任担当。标杆式引领,大力选树宣传“安全卫士”“金牌安全班组”等先进典型,讲述其坚守规程、勇于担当的事迹榜样示范,激发广大职工守护安全的集体荣誉感。
第四,提升制度“保障力”,畅通群防群治的“参与渠道”。确保职工群众参与城市安全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,需要坚实的制度保障。落实参与权,工会要积极推动职工代表在企事业单位职代会、安委会等机构中拥有话语权,确保其能深度参与安全决策、监督事故调查,使职工群众的智慧融入安全建设管理顶层设计。优化建言机制,建立健全安全合理化建议的征集、评估、反馈与奖励机制。明确建议流转处理的责任部门、时限要求,设立“金点子”专项基金,对优秀建议给予及时奖励,形成“提出有价值、处理有回应、效果有评估、贡献有激励”的良性循环。强化权益维护,坚决为依法行使安全监督权的职工群众撑腰,对风险隐患举报人实行严格保护,对打击报复行为“零容忍”,消除职工群众参与安全治理的后顾之忧。
(作者单位:甘肃省张掖市总工会)银泰融通
悦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